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实践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动物、矿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便是中药的雏形;同时,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自身经验总结,产生了原始的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开始形成,《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它阐述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等重要理论,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书中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被后世医家尊为 “方书之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对 1892 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记载,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流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资源链接:中医课程、典籍合集

资源链接:中医课程、典籍合集